隨著太陽能光伏產業的迅速發展,第三代聚光光伏(CPV)發電技術憑借其消耗材料少、成本低、轉換效率高等優勢,逐漸受到更多的關注。聚光光伏技術由高效的聚光太陽電池,低成本、高性能的聚光跟蹤系統和有效的電池散熱系統組成。記者從3月29日在天津舉辦的國際聚光光伏及產業發展研討會上獲悉,天津大學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條形平面鏡聚光器和液浸太陽電池散熱技術受到國內外聚光光伏領域專家、學者和企業界的高度關注。天津大學已與美國內華達州立大學、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共同致力于推動線性聚光電熱聯產系統的經濟規模化。國內外高校、科研單位、企業界20余名專家學者參加了研討會。與會專家還現場參觀了天津大學代表亞洲赴西班牙參加全球“太陽能十項全能競賽”的作品,太陽能環保建筑-未來小屋(sunflower)。
研討會上,中外專家分別就中美、中澳國際合作趨勢及進展進行了廣泛的交流。國外專家介紹了美國、澳大利亞在可再生能源、光伏領域的政策、技術和示范工程建設方面的最新成果。國內CPV領域的高校、科研機構介紹了國內科研成果。國內知名光伏企業作了相關產業進展的報告。與會各方深入探討國際光伏、聚光光伏技術及產業發展的前景,分析中美、中澳在綠色能源領域合作的發展趨勢,尋找強化產學研一體化合作的方式和方法。
據悉,2009年中國太陽電池產量達到2570MW(1MW=1000KW),占世界總產量的37%,是世界光伏產量最大的國家。但國際通用的光伏模組檢驗標準分別為美國和歐盟的擁有,缺乏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是我國光伏領域存在的主要問題。
光伏發電經歷了第一代晶硅電池和第二代薄膜電池,目前產業化進程正逐漸轉向高效的聚光光伏系統發電。聚光光伏技術是一種旨在實現低成本太陽能電力的新型技術。通過廉價的太陽光反射鏡或透射鏡,將太陽發射的能量匯聚,實現太陽電池上的陽光能量成倍地增加,可減少昂貴的太陽電池的使用,聚光電池的效率已達41.0%,可大幅度降低光伏發電的成本。聚光光伏系統與常規平板太陽電池組件相比,發電量提高40%,組件成本降低40%,系統的發電成本可降低60%以上。
天津大學堅持技術創新,由化工學院王一平教授領導的綠色能源中心科研團隊在長期的科研工作中,開發了低成本、模塊化的二維跟蹤條形平面鏡聚光器和高效液浸光電池冷卻技術,成功地解決了聚光光伏系統中除高效的聚光太陽電池外的兩大技術難題。相關技術已申請專利近10項,其中3項已獲授權,在全球第三代光伏發電領域形成了自己的專有技術。此次國際研討會,就是要進一步加強中美澳三方在聚光光伏領域的科研合作、產業化合作。把天津大學的相關技術與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可持續能源系統研究中心自主研制的高效晶硅聚光電池、內華達州立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的能源研究中心豐富的工程經驗和廣闊的社會資源緊密結合,共同致力于推動線性聚光電熱聯產系統的經濟規模化。
據天津大學科研人員介紹,以自主研發的條形平面鏡線性聚光器為基礎,通過液體直接浸沒的強化散熱途徑,采用澳方的高效聚光電池,可建立高效光伏電熱聯產系統,每度電成本價格僅為現有光伏發電成本的1/8-1/10,與同類產品相比具有很強的市場競爭力。在國家對可再生能源電力大力推廣和支持的背景下,該技術產品將有很大的發展和盈利空間。70%的電熱綜合利用效率可同時解決建筑的電力和熱需求,從城市建設和荒漠能源開發兩個應用領域解決我國能源短缺與環境污染問題。
上一條:浙江工業大學專利獎金獎排名全國高校第二 下一條:沒有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