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教育頻道3月19日訊 2009年第十一屆中國專利獎共評出15項金獎,浙江工業大學徐振元教授主持完成的發明創造“毒死蜱的生產方法”獲得金獎,這也是15項金獎中唯一一項第一專利權人為高校的專利項目。
1月21日,人民網報道了由中國校友會網和《21世紀人才報》公布的“2010中國高校中國專利獎金獎排行榜”,浙江工業大學以2項專利金獎數排名全國高校第二,與北京大學和復旦大學并列。本次專利金獎排行,是以1989-2009年這21年中我國高校獲得的中國專利獎金獎為數據基礎統計得出,它是衡量高校技術創新貢獻能力的重要尺度之一,是反映我國高校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標志。其中清華大學以11項專利金獎位居首位。我校另一項專利金獎于1997年獲得。
據了解,“中國專利獎”是我國唯一的專門對授予專利權的發明創造給予獎勵的政府部門獎,得到聯合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認可,在國際上有一定的影響。評獎標準不僅強調專利技術水平和創新高度,也注重其在市場轉化過程中的運用情況,同時還對其保護狀況和管理情況提出要求。
徐振元教授主持完成的“毒死蜱的生產方法”是與浙江新農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經過了10余年的合作攻關才研發成功并日臻完善,于2006年獲得了國家專利授權保護。
毒死蜱是一種高效、安全和光譜的殺蟲殺螨劑,能有效防治50多種農作物害蟲,是取代甲胺磷等高毒農藥的較理想藥劑。由于開發難度極大,我國上世紀主要依靠進口。為此,國家高度重視,曾連續將其列入國家科技攻關項目。而浙江工業大學徐振元教授的該項發明專利找到了一種簡便、高效和環境相對友好的生產毒死蜱的方法,從源頭上直接減少了三廢的排放,生產成本低、三廢少、收率和產品質量高,這項技術的運用對促進行業轉型升級,調整我國農產品結構都做出了重要貢獻。
該專利技術在浙江新農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實施后,取得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迄今為止,公司新增銷售額10個多億元,創利稅1.6億元,為國家創造外匯收入6000多萬美元,打破了由美國、印度等國生產的毒死蜱長期壟斷市場的局面。浙江新農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也成為了國內銷售量最大的毒死蜱生產企業。
該專利的主持人,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浙江省特級專家,博士生導師徐振元教授說:“專利水平是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體現,其中,發明專利更是原始創新能力的反映,它靠的是常年累月的研究和積累。高校的知識和技術創新,只有走產學研合作的路子,才能更大程度地發揮為社會服務的作用。”
記者看到,由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組織編寫的我國第一部《中國高校知識產權報告》一書中,它統計和分析了2008年國內高校的知識產權情況。浙江工業大學的專利工作取得了重大進展,有關數據如下:2008年浙江工業大學專利授權量383件,全國高校排名第5位;2008年底有效專利量630件,全國高校排名第10位。浙江工業大學申請和授權專利主要分布于化學化工、藥品生物技術、機械電子等10多個技術領域,專利產出的領域相對寬廣,專利產出的數量和質量也逐年提高。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浙江工業大學始終以“以浙江精神辦學,與浙江經濟互動”為辦學特色,針對浙江產業經濟的特點,提升科技創新和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能力,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激活學校自主創新活動,學校先后出臺了《浙江工業大學專利工作管理辦法》和《浙江工業大學知識產權管理條例》,設立了知識產權基金,對專利申請和專利成果的實施予以資助和獎勵,鼓勵學校師生積極發明創造,切實采取有效措施,全方位、多渠道地開展科技創新工作,在加速專利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等取得了矚目的成績,為學校自主創新力的增強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上一條:天津青少年近兩年申請專利超過3000件 下一條:沒有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