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湖南啟動超級雜交稻分子育種研究 3年申請專利8-12項 |
發布日期:2009-9-8 |
湖南省副省長韓永文(右5)、袁隆平院士(右3)、許智宏院士(右4)等在長沙雷鋒鎮平山村觀看智能不育系。 紅網長沙9月2日訊(記者 董雷 通訊員 任彬彬)2009年湖南省科技重大專項之一的“超級雜交稻分子育種研究”今日在長沙啟動,項目不僅對保持雜交水稻技術國際領先地位,促進湖南由農業資源大省向現代生物農業強省轉變有重要意義,也同時對打造國家雜交水稻品牌,構建湖湘科技文化氛圍有著重要意義。 湖南省副省長韓永文、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暨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協副主席袁隆平,中國科學院院士許智宏等出席啟動儀式。 “超級雜交稻分子育種研究”首席專家鄧興旺介紹,項目總體目標是,在2009年至2011年之間,定位有利性狀基因5個,克隆有利性狀基因8個,完成8個轉基因的水稻新材料,聚合多個有利基因的中間材料30分以上,研創出智能不育材料2-3個。同時,申請專利8-12項,發表相關標注SCI論5-7篇,培養研究生40名以上。 鄧興旺表示,項目將對水稻長;蚝湍湍婊、超級雜交稻耐高溫和耐寒基因、野生稻稻瘟病、白葉枯病和冷害新抗性基因、茶陵野生稻耐冷相關基因、水稻最上節間伸長相關基因等進行克隆研究,對幾個中藥農藝性狀基因、ABA依賴型斑馬葉基因、水稻淡黃化苗基因、對赤霉素敏感的長穗頸基因、雌性不育基因等進行遺傳定位研究。 通過本項目研究,將實現湖南省超級雜交稻分子育種技術平臺與國際接軌,為湖南雜交水稻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在以袁隆平院士為總顧問的指導下,項目將引進一批國際著名植物分子生物學專家,為湖南雜交水稻持續發展提供人才保證。同時,研創一批具有知識產權的超級稻有力基因、超級雜交稻轉基因新種質和雜種優勢利用新技術,為搶占超級雜交稻分子育種的制高點提供技術保證,使湖南超級雜交稻分子育種研究躍升到國家先進行列,確保湖南雜交水稻研究與應用的國際領先地位。
上一條:美國農業專利制度與農業技術轉讓 下一條:沒有記錄 | |
|
|
免責聲明:
- 1、凡本網站轉載的文章,均出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2、轉載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網站證實,本網站對該文章以及
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出任何保證或承諾;
- 3、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及時聯系本網站客服中心,我們會盡快處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