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利保護工作,國家知識產權局一行于日前來到高新區,實地調研鎮湖蘇繡產業。區領導宋長寶陪同調研。
近年來,高新區在加快鎮湖蘇繡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特別注重以“專利保護促進產業創新”,在率先于刺繡行業中組建市級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項目—蘇繡版權交易許可平臺的基礎上,積極引導和推動鎮湖繡娘從題材構思、針法創新等方面加強原創力度,自2011年以來,已先后有刺繡大師鄒英姿的滴滴針法、 顧金珍的免光T形針法、姚建萍的韻光針法、薛金娣的捻絲盤線刺繡針法、郁麗勤的米似形針法、周海云的三二組合亂針法和三層繡等9項成功獲批發明專利,另有6項在評審意見回復或復審中,還有近千項裝幀、圖案等外觀專利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有效探索出了一條蘇繡傳承、發展、創新的新路。
國家知識產權局對高新區在鎮湖蘇繡專利保護方面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績,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希望高新區搶抓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基地”落戶鎮湖的有利契機,加大有效投入、創新幫扶舉措、倡導原創理念,為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利保護工作多出成果和經驗。
在隨后舉行的座談交流會上,國家知識產權局相關處室還與鎮湖刺繡大師、刺繡行業協會、專利代理機構舉行了面對面交流座談,圍繞從申請、復審、司法等多渠道推進蘇繡專利保護工作,展開了熱烈、深入的討論,并取得了一定的共識,為高新區進一步做大做強蘇繡產業提供了有益的幫助和借鑒。(張曉東)
上一條:《江蘇專利實力指數報告》首次發布 下一條:沒有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