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興眼中,愛立信起訴自己是既得利益者在面臨市場被瓜分之際的急迫阻擊,而在愛立信眼中,中興反訴則是在看到自己在增長最快的歐美市場遭遇阻擊之后的“以戰求和”信號。愛立信與中興,這兩個通信界的新老選手誰更輸不起?
文 本刊記者 馬麗
作為中國鳳毛麟角的跨國企業,中興通訊[25.51 -3.04% 股吧]的風吹草動都是大新聞,遑論被愛立信這樣的老牌通信設備商起訴。
4月1日,愛立信正式宣布在英國、意大利和德國對中興通訊提起侵權訴訟,稱中興通訊侵犯了愛立信涉及2G和3G(即GSM和WCDMA)的部分專利。10天以后,中興在中國正式啟動針對愛立信的反訴,內容主要涉及核心網、2G及4G(第四代移動通訊系統)的多款產品。
從談判桌走向訴訟
愚人節剛過,中興的員工都收到了一封來自公司的群發郵件,大致內容是傳統通信設備廠商愛立信在英國、德國、意大利把他們告了,訴由是他們侵犯了愛立信與第二代和第三代無線通訊技術有關的專利權(2G和3G),中興不會坐以待斃,將全力以赴積極應對此事。
看完郵件,李楓(化名)嘟囔了一句“又有人找麻煩了”,就把這事擱一邊。李楓是中興的一名研發人員,在中興工作以來這種知識產權訴訟見得多了,被起訴的比較多,也有起訴他人的,基本都是以和解收場,訴訟不過是一種談判的籌碼。見多不怪,李楓繼續自己的工作。
這次是通信設備巨頭愛立信向中興下戰書,愛立信首席知識產權官卡希姆·阿法拉赫(Kasim Alfalahi)對外表示,多年以來,中興通訊一直在侵犯愛立信基于GSM和WCDMA的專利權。愛立信除要求賠償外,還計劃請求英國、意大利與德國的法庭要求中興停止銷售侵權手機,請求德國法庭讓中興通訊停止銷售某些網絡基礎設施。
在此之前,就爭議的專利許可事項,愛立信與中興通訊已經磋商了4年,一直無果。中興知識產權部總監王海波向《法人》記者表示,一般情況下中興不會主動挑起訴訟,但是如果對方針對中興主動出擊,中興也做好了迎接挑戰的準備。
4月2日,愛立信發起訴訟的第二天,中興即對外發布了一份與愛立信IPR(知識產權)糾紛的聲明,稱“對于愛立信刻意單方面中斷前期雙方正在進行的相關專利談判行為,深表遺憾”,同時表明了堅決回擊的態度。
《法人》記者了解到,中興已經正式在中國區提起對愛立信的專利訴訟,內容主要涉及核心網、GSM(2G)及第四代移動通訊系統(4G)的多款產品,目前該案已獲受理。值得一提的是就4G核心專利技術對西方企業提起訴訟,這在中國通信企業中還是頭一回。
中興與愛立信的訴訟與反訴在國內媒體界引起一片喧嘩。但隆安律師事務所深圳分所主任賈紅衛在接受《法人》記者采訪時表示,“卷入專利糾紛中,對中國有實力的跨國企業來說應該是一種常態。在中國的企業與世界巨頭們不是一個重量級的時候,經常遭遇的是反傾銷、反補貼這樣的低端紛爭,隨著中國企業國際化程度提高、產品知識產權含金量的提高,勢必要參與專利博弈。”
中興、愛立信誰更輸不起
從愛立信長達數十頁的起訴書看,其在歐洲起訴中興應是做好充分準備。愛立信有關人士介紹,目前全球絕大多數銷售GSM或WCDMA標準產品的公司都經過了愛立信的授權,其中也包括除中興外的中國主要廠商。
李楓向《法人》記者坦言,在愛立信發起的訴訟中,中興很被動,因為的確存在侵權的成分,如果愛立信堅持把司法程序走完,中興極有可能面臨敗訴結局。在2G、3G領域愛立信的核心專利優勢很明顯,中國通信企業早期技術積累不夠豐厚,的確是借力愛立信等老牌通信企業成果。
但是中興也在愛立信技術基礎上進行了研發,愛立信覺得中興好的技術也會用在自己的產品上。賈紅衛指出,通信領域的很多專利技術已經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所以中興才會有底氣提起對愛立信的反訴,根據中興這些年來的表現,賈紅衛認為,中興的確具備一定與愛立信叫板的實力。
中興知識產權總監王海波向《法人》記者表示,中興2010年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獲得的PCT專利申請高達1863項,位居全球所有企業第二位、通信行業第一位,“不出意外的話,今年仍會保持全球領先水平,我們的專利在中國范圍內相對于任何競爭對手都有絕對的優勢。”
在己方的戰場愛立信和中興都是信心十足,這其實也意味著,愛立信和中興在對方的戰場上都是形勢兇險。賈紅衛表示,愛立信和中興都為對方精心挑選了訴訟地域和產品,不致命也會讓對方大病一場。
愛立信為中興選擇的戰場是英國、德國、意大利,這是中興在歐洲銷量最大的幾個地區。財報顯示,中興歐美地區收入同比增長50%,占整體營業收入的比重升至21%,首次成為中興通訊海外收入比重最大的區域;從訴訟所涉產品來看,愛立信起訴的是中興5款WCDMA/GSM手機,是中興在上述三國市場中銷量最好的,一旦中興手機在歐洲被認定為侵權、最終限制市場進入,中興歐洲更為重要的設備市場也難免遭受池魚之殃。
中興為愛立信選擇的戰場在中國,就用戶數而言,中國毫無疑問是當今全球最大的電信市場,無論是對于愛立信還是對于全球的電信設備行業,中國市場舉足輕重,如果愛立信讓中興失去歐美市場,中興也可能讓其失去中國市場;在訴訟產品上,訴訟涉及愛立信核心網、GSM和第四代移動通信系統相關的多項專利,早已告別了在中國市場大快朵頤的2G時代,愛立信要挽回在中國市場的頹勢容不得半點閃失。
從訴訟走回談判桌
從歷史發展規律來看,通信巨頭們的專利訴訟無論多么激烈,最終都是走向和解,思科訴華為、諾基亞訴蘋果、華為訴摩托羅拉都是例證。根據歷史規律,中興和愛立信也不該例外,正像賈紅衛所言“他們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
如果中興和愛立信硬拼到底,結果是誰也輸不起。
中興和解的意愿較為明顯。在中興發布的與愛立信IPR糾紛聲明中,中興就表達了其發展觀:“唯有以理性談判為主軸、以協商解決為目的、通過積極應對以戰促和,才能真正在市場立足。”雖然不排除采取訴訟等法律手段維護相關合法權益,但是中興還是愿意“遵從如上原則,繼續理性、務實的談判。”
有業內人士分析,愛立信起訴中興經過充分的準備,相信愛立信會走完所有司法程序,不會與中興達成和解。但是如果愛立信真的不愿意通過談判解決問題,何必花前面的“至少四年”的時間試圖與中興敲定一項專利許可協議,還要“想盡各種辦法,試圖與中興通訊簽署一項協議”?說白了,愛立信不滿意的是中興愿意支付的許可費。
其實中國通信企業的崛起已是不爭的事實,別說一個訴訟能否徹底扼殺中興在歐美市場的勢頭,即使中興真的被趕出歐美,還有華為呢。
王海波曾說,“如果說2G時代,90%的專利都壟斷在一兩家廠商手上,3G時代壟斷局面已驟降到了60%,正在到來的4G時代則已經平分秋色。”作為歐美市場的既得利益者在面臨市場格局改變的時候難免要痛楚,但是也要接受這個現實。
所以王海波說,和解與否不是關鍵,關鍵要看愛立信如何看新形勢下的市場競爭。
4月13日,就在中興、愛立信激烈交火的時候,傳來華為、摩托羅拉握手言和的聲音,華為反訴的勝出,對中興來說無疑是個正面信號。通信巨頭們的專利訴訟不是一場游戲,但是任何試圖分析訴訟本身數據的努力都將徒勞,因為在通信領域,每年都上演數百起的專利訴訟從來不是目的,只是手段。
上一條:沒有記錄 下一條:沒有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