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鐵路沒有出現與外國公司的知識產權糾紛。在推進高速鐵路自主創新的過程中,我國鐵路始終高度重視高速鐵路知識產權的創造、保護、管理和應用工作,不斷健全和完善知識產權管理制度,避免發生各類知識產權糾紛。據統計,2003年以來,申請高速鐵路相關專利共計946項。”這是7日在京開幕的第七屆世界高速鐵路大會上,鐵道部總工程師何華武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介紹的。
發展的歷史起點
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鐵路取得了長足進步,為經濟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2003年,國家作出了加快發展鐵路的重要決策,我國鐵路進入加快推進現代化的歷史階段。
七年來,我國鐵路現代化建設取得了重大進展,高速鐵路、機車車輛、高原鐵路、既有線提速、重載運輸等技術邁入世界先進行列,運輸效率世界第一。
我國高速鐵路發展規劃是2004年1月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并原則通過的《中長期鐵路網規劃》確定的。規劃提出,到2020年,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0萬公里,主要繁忙干線實現客貨分線,建設高速鐵路1.2萬公里以上。
2008年,中國政府根據我國綜合交通體系建設的需要,對《中長期鐵路網規劃》進行了調整,確定到2020年,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2萬公里以上,建設高速鐵路1.6萬公里以上。
目前,我國高速鐵路的營業里程已經達到7531公里,是全世界高鐵運營里程最長的國家。
已申請專利946項
鐵道部運輸局綜合部主任李軍告訴記者,我們確實是吸收、引進各國高鐵的先進技術,并在這樣一個技術平臺上建立一個自己的系統技術集成平臺,然后在此基礎上去創新。動車組已經獲得了至少26項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項目。京津城際等客運專線建成后,鐵道部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報的知識產權專項,已經批復的超過了900項。2008年6月,鐵道部和國家知識產權局還簽訂了一個《中國鐵路知識產權保護的戰略合作協議》。而且從2009年開始,鐵道部已經開始向國外申請知識產權保護。
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田力普近日在成都舉行的第三屆“知識產權與城市發展市長論壇”上談到我國高鐵自主研發時也表示,早在2004年,中國1.3萬公里里程的“四縱四橫”快速客運專線網規劃出臺時,來自德國、日本、法國等國的世界高鐵技術巨頭企業無一不瞄準巨大的中國市場。從整車購進到設計出自己的檢算軟件,再到累計900余件高速鐵路相關專利授權,中國高速鐵路逐漸向自主研發轉變。
構建自主知產體系
目前,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高速鐵路發展最快、系統技術最全、集成能力最強、運營里程最長、運行速度最高、在建規模最大的國家。
鐵道部運輸局綜合部主任李軍向記者介紹了我國高鐵技術自主創新取得的成果。
我國工程建造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突破了復雜地質條件下高速鐵路地基處理和路基填筑技術,實現了路基工后沉降的有效控制。
高速列車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掌握了時速200至250公里動車組核心技術,全面構建了動車組設計制造平臺。
列車控制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掌握了時速200至250公里等級的CTCS-2級列控系統技術;系統掌握了列控系統跨線運行技術等。
客站建設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先后建成了北京南、天津、武漢、廣州南、上海虹橋等200多座現代化鐵路新客站,形成了具有我國特色的鐵路客站建設技術體系。
運營維護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自主設計開發了高速鐵路運營調度系統,滿足高速鐵路高速度、高密度、高可靠性、高自動化的運營需求,全面實現了調度的集中化、現代化指揮。構建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信息高度共享、資源高效利用、技術先進、結構合理、安全可靠、管理科學、經濟適用的高速鐵路客運服務系統,滿足了鐵路旅客服務現代化、人性化發展需求。
系統集成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系統掌握了高速鐵路總體設計、接口管理、聯調聯試等關鍵技術,實現了高速鐵路工務工程、動車組、牽引供電、通信信號、運營調度、客運服務等各子系統的集成。在安全評估技術方面,建立了各種設備設施和技術管理的安全性要求和技術標準,形成了高速鐵路的安全評估體系。
上一條:沒有記錄 下一條:沒有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