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歲的汪孟金平時打交道最多的是冷冰冰的焊、鉆、鉗、錘、鋸、扳手。這些年來,就是靠著這些“老家伙”,老汪把自己的奇思妙想變成了專利產品。如今,他擁有發明專利32項,僅今年就申報了18項實用新型專利。
撐傘器點燃創意激情
老汪退休前在寧波市鎮海區電信研究所工作。說起怎么愛上搞發明,汪孟金的話匣子就打開了。15年前的一個夏日,他騎自行車載著妻子上街。受不了太陽照射的妻子,下意識地打開了傘。這一小小的舉動,一下子觸動了老汪:如果在自行車上裝一個撐傘裝置,那該有多好。
兩年后,趁著企業轉制待業在家,他開始著手將此付諸實施。發明成功后,他第一時間為“可當鎖用的自行車撐傘器”申請了專利,還拿著撐傘器模型跑遍杭州、義烏的自行車廠家,推銷這一產品。“結果我接到義烏一廠家打來的電話,說要訂購一批。”喜出望外的他馬上在鎮海蛟川街道租了3間廠房,購置設備、雇用工人,開始了小批量生產。
由于產品新穎,功能多樣,且價格不高,汪孟金接到的訂單絡繹不絕。“當時生意最好時,一天可賺一萬多元。”他說,不到一年,就有很多廠家仿冒他的產品,他只好將小工廠關閉了。但這件事給他一個啟發:創意源自生活。在跟生活較真中,發明就躍然而出了。
“綠色”漸成發明主題
在接下去的日子里,老汪又相繼發明了管道式電子油煙凈化器、采用安全電壓的飲水機、掃頻電場發生器、水處理設備及其自動換極電路等物品。“件件發明關乎環保,可以說‘綠色’是我發明的主題。”
老汪的得意之作,莫過于他發明的管道式電子油煙凈化器。這是針對廚房油煙氣凈化效果不佳以及空氣流通不佳而設計的,可用于室內、室外等各種場所。經過權威機構的二級苯指標、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甲醇廢氣、甲醛廢氣等各項檢測,他的這一發明被證明可以吸附一定范圍內大多數有害氣體。
一天,他偶然看到一廢品回收者拉著整整一車廢棄的空氣濾芯器。“這么多濾芯器成了廢棄品,太浪費了,我當時就想怎樣把這些廢品利用起來。”查閱資料后,他才明白空氣濾芯器是汽車最易壞的零件之一。了解相關原理后,老汪經過大量實驗,發明出立式、臥式、多管立式、多管臥式等系列機動車進氣除塵裝置,目前正在申請專利。
轉化資金是個問題
發明有快樂,也有煩惱。“我感到最困惑的就是專利的轉化資金問題,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呀。”原來,老汪雖有大大小小幾十項發明,但真正投入市場轉化為效益的卻不多。
他告訴記者,諸如全自動飲水機、電熱水器保安裝置、管道式電子油煙凈化器等成果,只有他自己和周圍幾個朋友在享用,由于缺乏資金和設備,這些發明并沒有成功投入市場。
“可能還是沒碰上真正要我技術的人吧。如今,我主要搞些相對簡單實用的、成本低、易投產的發明,希望對社會有所幫助。”老汪樂呵呵地說,他還會繼續開動腦筋、“發明”下去。
上一條:沒有記錄 下一條:沒有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