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專利局(下簡稱歐專局)日前公布《2009年度報告》,從業務狀況、國際知識產權合作及人力資源等方面對其 2009年的知識產權活動予以了全面的總結和回顧。
一、業務狀況
2009年,歐專局共受理專利申請134,542件,較上年(146,644件)下降8.3%。
在受理量降低的同時,歐專局完成的專利申請檢索量卻有所上升。2009年,歐專局共實施203,509件檢索,較上年增長8.9%,其中99,105件歐洲專利檢索,較上年增長13%;81,463件國際檢索,較上年下降 0.7%;22,941件為國家局和第三方實施的檢索,較上年增長34.1%。
2009年,歐專局共完成102,178件歐洲專利審查和9,601件PCT申請初步審查,總體工作完成量較上年提高3%。在結束審查程序的124,200件申請中,51,969件(2008年為59,809件)獲授權,占總量的42%。專利授權平均用時為專利申請受理之日起43.1個月(2008年為43個月)。各技術領域的專利申請授權用時不盡相同,從運載和通用技術領域的35個月到生物技術領域的57個月不等。
2009年,來自歐洲專利組織36個成員國的專利申請在總量中所占比率為51% ,較上年(49.3%)略有增加。德國以25,107件申請(18.7%)再次穩居首位, 隨后依次是法國8,929件(6.6%)和荷蘭6,738件(5%)。在非歐洲國家中,來自美日兩國的歐洲專利申請依舊占據主導地位,分別為24.5%(2008年25.5%)和14.8% (2008年15.7%),剩余的10%來自其他國家,其中韓國占據3.1% (2008年3%)。
專利申請的電子提交比例呈上升趨勢。2009年,歐專局受理的以電子方式提交的直接申請比例由上年的49%增至近60%。同時,歐專局作為PCT申請受理局受理的以電子方式提交的PCT申請比例亦由上年的61%增至65%。
在專利申請技術領域,2009年,歐專局受理的逾56%的專利申請涉及申請量排前十的技術領域。其中專利申請最為活躍的領域為醫學或獸醫學領域,申請量占總量的11.5%;其次是電子通訊(10.1%)和計算(6.5%)。雖然受經濟因素的影響,大部分技術領域的專利申請量均不同程度下降,但液力機械、照明、鉆進和采礦領域的專利申請量卻逆勢上升,分別較上年增長36.1%、20.4%和14.7%。
在企業申請方面,荷蘭皇家飛利浦以2,556件專利申請穩居榜首。其次是德國西門子1,943件、德國巴斯夫1,699件、韓國三星1,337件和德國博世1,284件。中國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以672件位居第十五位。
二、國際合作
2009年9月23日,歐專局在日內瓦主辦了美日歐中韓五局副局長會議。會議內容涉及五局合作前景展望書、基礎項目任務書以及下一步工作等多個議題。各方就有關議題,如共同的文獻和共同的分類達成一致意見,并確定了后續工作事項。同月,美歐兩局同意將兩局間的“專利審查高速公路”項目試行期再延長12個月。11月,日歐兩局完成類似于“專利審查高速公路”的審查合作項目的前期準備工作,并定于2010年1月試行。
此外,加強與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在改進中文現有技術獲取、協調程序、質量管理以及專利檢索工具方面的合作是歐專局2009年國際合作的重點。歐專局于年內在歐洲范圍內安排組織多次研討會和講座,向歐洲的專利代理人以及企業介紹第三次修改后的中國《專利法》。
三、人力資源
2009年,歐專局新招170名審查員,較上年(284名)降低近40%。截至2009年12月31日,歐專局工作人員共有6,818名,較上年增加133名,其中劃歸于A類的從事管理、審查、法律工作、程序和語言翻譯的人員為4,874名。
上一條:沒有記錄 下一條:沒有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