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知識產權局統計顯示,2009年國外來華發明專利申請比上年下降了10.3%,這是國外來華發明專利申請量近10年來首次下降。與此同時,國外來華發明專利申請的質量卻有所提高,在電氣電能、電信、計算機技術、光學及音像技術等5個方面仍然在質量上保持較為領先的地位。有關專家認為,在金融危機背景影響下,國外來華發明專利申請數量有所減少,但質量并沒有下降,這為中國國內企業的創新與專利申請帶來許多啟示。
數據揭示的實質
數據表明,2009年國外來華發明專利申請達8.5477萬件,比上年下降了10.3%。其中,通過專利合作條約(PCT)途徑提交的申請為5.2549萬件,占整個國外申請總量的61.5%。國外發明專利授權為6.3098萬件,比上年增長33.9%。自2000年起,國外來華專利申請量首次下降。
“這證明金融危機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仍在延續。”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曹新明教授在接受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2009年發端于美國的次貸危機引爆全球的金融危機,進而產生一系列的連鎖反應,研究表明,影響研發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有企業需求、市場競爭、資金投入和相關政策等4方面因素。2009年的國際金融危機對研發同時產生了兩個方面的影響,其中對“企業需求”和“市場競爭”兩個因素產生了積極影響,對“資金投入”和“相關政策”產生了消極影響。曹新明認為,正是因為這種影響,使得西方發達國家的發明總量減少,導致向我國的發明專利申請量下降。
2009年國外來華發明專利申請中,日本位居第一,發明專利申請量達到3.0294萬件,占來華發明專利申請總量的35.4%,同比下降8.9%。美國居次席,在我國發明專利申請量達到2.1798萬件,占來華發明專利申請總量的25.5%,同比下降11.1%。歐盟位列第三,總申請量為2.1455萬件,占來華發明專利申請總量的25.1%,同比下降7.3%。再次為韓國,申請量為5907件,占來華發明專利申請總量的6.9%,位居第四位。由此可見,日美歐依然是來華發明專利申請的主力。同時,來華發明專利申請以企業為主體,排名前列的企業基本也是日本與歐洲為主,而且其專利領先地位十分牢固。2009年國外企業發明專利申請為8.09萬件,占來華發明專利申請總量的94.6%。其中,索尼株式會社上升了三位,超過三星電子株式會社,以1970件發明專利申請排名第一,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以1620件發明專利申請位居第二,皇家飛利浦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以1450件位列第三。
對自主創新的啟示
數據顯示,國外來華發明專利申請量位居前5位的技術領域依次是:電機、電氣裝置、電能(7010 件),電信(5953件),計算機技術(4905件),光學(4302件),以及音像技術(4092件)。
“與我國企業相比,國外來華發明專利申請更注重在高新技術領域布局。”上海大學知識產權學院常務副院長許春明教授在接受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國企業必須有清醒的認識,認真對待,要按照中央要求,盡快真正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就務必落實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打破國外的壟斷布局。
許春明認為,國外企業擁有強大的研發資本、人才,具有強勁的專利實施能力和嫻熟的市場運行技巧,這在國際經濟一體化背景下對企業獲得國際市場競爭優勢意義重大。針對我國企業發明專利申請和PCT國際專利申請不足的問題,應“內外兼治”,一方面企業要苦練內功,注重創新,增強研發能力,摒棄以成本優勢和制造能力獲取利潤的競爭模式;另一方面,政府主管部門要為企業營造自主創新的外部環境,在財稅、融資、補助、政府采購、人力資源等方面給予支持、扶植。
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田力普指出,中國發明專利的水平、含金量和國外相比還有一定差距。他認為,專利的申請數量可以看出企業的知識產權意識;專利的授權反映出企業創新的質量、創新的水平,申請如果沒有被授權,那顯然企業的創新不算成功;更重要的就是專利的有效數量,這體現出企業創新成果,企業知識產權的市場化水平、市場價值和產業化程度。(知識產權報)
上一條:沒有記錄 下一條:沒有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