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準確反映我國企業運用專利增強市場競爭力的情況,國家知識產權局規劃發展司根據國家統計局科技統計年度數據和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行政記錄,組織成立課題組對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專利活動與經濟效益狀況開展了專項研究。
有專利活動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基本情況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是指全部當年產品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含)的工業企業。初步統計結果顯示,2008年我國共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2.6225萬家。分登記注冊類型看,內資企業34.8416萬家,港澳臺商投資企業3.5538萬家,外商投資企業4.2271萬家,分別占81.7%、8.3%和9.9%。內資企業屬國有的有9746家,占2.8%。分地區看,江蘇、浙江、廣東、山東企業數分列前四位。
2008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有研發活動的2.7412萬家,占6.4%;共有研發人員152.1萬人,研發經費支出3075億元,與主營業務收入之比為0.61%;新產品開發經費支出3679.4億元,新產品銷售收入57077.9億元。
4.2%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申請專利:2008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當年申請了專利的企業有1.7884萬家,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4.2%。
分行業看,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有專利申請的企業最多,四行業大類共有7790家,占有專利申請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43.6%,而四行業本身企業數只占全部規模以上企業數的22.4%,充分表明四行業企業的專利申請活動比較活躍;有專利申請的企業所占比重最高的是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制造業和煙草制品業,均為15.1%,醫藥制造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和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緊隨其后,分別為13.1%、12.1%、9.8%和8.4%(見表1),顯示上述行業企業的專利意識較高。
分地區看,江蘇、廣東、浙江、上海、山東5省市有專利申請的企業數最多,共有1.1014萬家,占有專利申請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數的61.6%,這一方面說明以上5個地區的企業專利申請活動相對活躍,另一方面也與上述地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多(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5地區企業所占比重為55.9%)有關。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有專利申請的企業所占比重最高的是北京、上海、天津,依次分別為9.6%、8.5%和6.0%(見表2),顯示京滬津3市企業的專利意識相對而言是最高的;接下來是西藏5.6%、廣東5.1%、陜西5.0%、寧夏4.9%、湖北4.7%和江蘇4.7%;比重最低的3個省是內蒙古1.4%、江西1.7%和青海1.7%,表明這些省區企業的專利意識較為薄弱。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獲得專利權的比重為3.1%:2008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當年獲得專利權的企業有1.3279萬家,占3.1%。
分行業看,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獲得專利權的企業數最多,四大類行業共有6367家,占獲得專利權企業總數的47.9%,高出四行業提交申請的企業所占比重(43.6%)4個百分點,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四行業企業申請的質量相對較高。各行業獲得專利權企業所占比重情況與申請情況接近,比重最高的行業是煙草制品業,達13.8%,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制造業達到13.0%,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為9.0%,專用設備制造業為8.3%,醫藥制造業為8.3%,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為7.4%,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為7.0%(見表3)。
分地區看,廣東、江蘇、浙江、上海、山東獲得專利權的企業數最多,共計8311家,占獲得專利權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數的62.6%。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獲得專利權的企業所占比重最高的地區是上海和北京,均為7.4%,接下來是天津5.4%、廣東4.1%、陜西3.4%、江蘇3.3%,云南和湖北均為3.2%(見表4)。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專利申請和授權情況
(一)專利申請情況
2008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共申請專利16.6626萬件,占當年國內專利申請總量的23.2%。其中發明專利4.753萬件,占28.5%,比當年國內專利申請中發明專利所占比重(27.1%)高1.4個百分點。按單個企業專利申請量計算,2008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專利申請量不到0.4件,平均發明專利申請量為0.1件;在申請專利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平均專利申請量9.3件,平均發明專利申請量2.7件。
分行業看,在工業行業的采礦業,制造業,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三大門類中,制造業企業有專利申請16.4974萬件,占總數的99.0%。在行業大類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以3.1114萬件位居第一,接下來是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1.9256萬件、通用設備制造業1.2671萬件、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1.2176萬件、專用設備制造業1.1564萬件;發明專利申請最多的依次為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1.88萬件,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4507件、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4154件。發明專利所占比重超過50%的有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70.4%,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60.4%,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55.7%,醫藥制造業55.0%。
分地區看,當年專利申請最多的為江蘇,共申請3.7459萬件;其次為廣東,3.5475萬件;上海、浙江、山東以1.8041萬件、1.6061萬件、9533件分列三、四、五位。發明專利申請數最多的依然是廣東1.7066萬件,第二位是江蘇6345件、第三位上海4083件、第四位北京3056件、第五位浙江2703件。專利申請數與其中發明專利申請數最多的五省市數量之和占全國的比重均接近70%。從發明專利占全部專利申請的比重來看,最高的是北京56.2%,青海54.2%、廣東48.1%、甘肅46.8%、內蒙古45.0%、天津42.8%,而上海、山東、江蘇和浙江分別只有22.6%、21.0%、16.9%和16.8%。可見,廣東、北京等地專利申請質量較高;而浙江、江蘇、上海和山東這些專利大省的企業在發明專利活動上的表現相對不足。
(二)專利授權情況
2008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共獲得專利授權8.0526萬件,占當年國內專利授權總量的22.9%;其中發明專利1.1191萬件,占13.9%,比當年國內專利授權中發明專利所占比重(13.2%)高0.7個百分點。按單個企業專利授權量計算,2008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專利授權量不到0.2件,平均發明專利授權量0.026件。在獲得專利權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平均專利授權量6.1件,平均發明專利授權量0.8件。
分行業看,制造業企業7.9561萬件專利授權數占工業行業的98.8%,其中1.1117萬件發明專利授權更占工業行業的99.3%。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是當年獲得專利授權最多的5個行業大類,分別為1.4809萬件、1.1548萬件、6721件、6474件和6192件。
發明專利授權量排在前列的依次為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醫藥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分別為5567件、1338件、998件、582件和418件;這5個行業大類的發明專利授權數占到79.6%;而獲得發明專利較少的30個行業大類的總和只占到10.4%。從發明專利所占比重看,排在前列的依次為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42.1%,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37.6%,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35.5%,醫藥制造業27.0%。可以看出,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醫藥制造業等是發明專利較為集中的優勢行業。
分地區看,專利授權居前列的仍是廣東、江蘇、上海、浙江、山東5省市,分別為1.915萬件、1.6092萬件、8617件、7777件和4060件,合計占到全國的69.2%。獲發明專利授權最多的廣東以4963件一枝獨秀,第二至第五位的分別是上海995件、江蘇823件、天津811件和北京543件,5省市之和占全國的72.3%。
從發明專利授權所占比重看,排在前列的依次為湖南28.1%、天津26.4%、廣東25.9%、北京23.0%、云南21.7%;江蘇和浙江則排位靠后。
有專利活動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經濟效益情況
(一)有專利申請的工業企業經濟效益概況
2008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共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03572億元,新產品銷售收入57078億元,新產品出口額14124億元,利潤總額30714億元,工業總產值517690億元。按單個企業計算,平均每個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1815萬元,新產品銷售收入1339萬元,新產品出口額331萬元,利潤總額721萬元,工業總產值12146萬元。
從有專利申請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看,2008年共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12478億元,占總量的22.3%;實現新產品銷售收入29233億元,占51.2%;實現新產品出口額7083億元,占50.1%;實現利潤總額7921億元,占25.8%;實現工業總產值109890億元,占21.2%。申請專利的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和工業總產值總額雙雙超過10萬億元。按單個企業計算,平均每個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2893萬元,新產品銷售收入16346萬元,新產品出口額3960萬元,利潤總額4429萬元,工業總產值61446萬元,分別是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值的5.3倍、12.2倍、12.0倍、6.1倍和5.1倍。
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有專利申請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以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2%的數量,1/5的產值,貢獻了1/4的利潤和1/2的新產品銷售收入。
(二)不同控股類型的工業企業經濟效益情況
2008年,企業按控股類型分為國有、集體、私人、港澳臺商、外商和其他六類。從申請專利的企業效益規模來看,國有控股企業的效益最高,平均每個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新產品銷售收入、利潤總額和工業總產值分別為270321萬元、65966萬元、19088萬元和254293萬元,均為平均水平的4倍以上,新產品出口額的9139萬元也在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綜合分析另幾種控股類型,外商控股和集體控股企業也在平均水平之上,接下來依次是港澳臺商控股、其他控股和私人控股,效益最低的私人控股企業的上述指標均不足平均水平的40%。
產值利潤率是指一定時期的利潤總額與總產值之比,是反映企業是否增產增收的主要指標。從產值利潤率進一步分析,2008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產值利潤率為5.9%,而其中有專利申請的企業平均產值利潤率達到7.2%,無專利申請的企業平均產值利潤率則只有5.6%。表明專利對于企業的增產增收乃至帶動經濟增長作用明顯。分控股類型看,港澳臺商控股企業最高,產值利潤率接近7.8%,之后依次是國有控股7.5%,私人控股7.4%,集體控股6.7%,外商控股和其他控股則相對較低,均為5.9%。
(三)各地區有專利申請的工業企業經濟效益情況
2008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最高的依次是:江蘇66762億元,廣東63365億元,山東62208億元;新產品銷售收入最高的是:廣東7470億元,江蘇7285億元,浙江6409億元;新產品出口額最高的是:江蘇2929億元,廣東2891億元,浙江1971億元;利潤總額最高的是:江蘇4093億元,山東4035億元,廣東3281億元;工業總產值最高的是:江蘇68107億元,廣東65419億元,山東62511億元。
對于有專利申請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的排序是:廣東14997億元,江蘇14539億元,上海10819億元;新產品銷售收入的排序是:廣東4459億元,江蘇3352億元,山東3289億元;新產品出口額的排序是:廣東1665億元,江蘇1084億元,浙江689億元;利潤總額的排序是:黑龍江1404億元,江蘇1008億元,山東862億元;工業總產值的排序是:廣東15316億元,江蘇14757億元,山東10522億元。主要經濟大省憑借單位數的優勢依然占據前列。
按平均每個企業來看,2008年,各省市區中主營業務收入的排序是:新疆29513萬元,山西22941萬元,內蒙古21654萬元;新產品銷售收入的排序是:北京4245萬元,天津3470萬元,重慶2748萬元;新產品出口額的排序是:北京1039萬元,天津993萬元,廣東550萬元;利潤總額的排序是:新疆4104萬元,黑龍江3601萬元,青海3394萬元;工業總產值的排序是:新疆22738萬元,山西22696萬元,內蒙古21929萬元。
從有專利申請的企業來看,平均每個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的排序是:新疆303971萬元,甘肅224141萬元,青海205359萬元;新產品銷售收入的排序是:青海42554萬元,內蒙古42339萬元,廣西35041萬元;新產品出口額的排序是:福建11170萬元,天津7141萬元,廣東6221萬元;利潤總額的排序是:黑龍江84065萬元,青海47003萬元,新疆12435萬元;工業總產值的排序是:內蒙古197822萬元,甘肅191290萬元,青海170772萬元。以上數據所反映的趨勢與2007年一致,總的來說,專利活動對經濟效益的積極影響明顯。但是,東部發達省份太多的小型企業影響了其效益平均水平。
(四)有專利授權的工業企業經濟效益概況
2008年,從被授予專利權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看,當年共實現主營業務收入95367億元,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18.9%;實現新產品銷售收入26478億元,占46.4%;實現新產品出口額6265億元,占44.4%;實現利潤總額6769億元,占22.0%;實現工業總產值91742億元,占17.7%。按單個企業計算,平均每個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1818萬元,新產品銷售收入19940萬元,新產品出口額4718萬元,利潤總額5097萬元,工業總產值69088萬元,均高于當年有專利申請企業的平均水平。按大中型企業范圍進行比較,高的幅度更多一些,這可能是由于小型企業的專利申請獲得授權的難度更大。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專利活動與經濟效益的基本特點
(一)企業專利意識不斷提升
隨著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的實施,企業的知識產權意識不斷提高,4.2%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申請專利。以大中型企業為例,2007年,全國36252家大中型企業中,有專利申請的為4688家,占12.9%;2008年,全國40318家大中型企業中,有專利申請的為6333家,占15.7%。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運用專利制度來保護自身利益。
(二)專利對我國經濟發展具有顯著促進作用
有專利申請的企業的經濟效益明顯好于所有企業的平均水平,統計顯示,2008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有專利申請的企業平均產值利潤率達到7.2%,無專利申請的企業平均產值利潤率則只有5.6%。充分表明專利對于企業的增產增收效果明顯,專利就是競爭力。
(三)專利分布不均衡
一是各工業行業之間專利分布差距較大。專利申請總量超過6000件,且發明專利申請量超過3000件的,只有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和通用設備制造業等5個行業大類。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專利申請總量和發明專利申請量均超過萬件,橡膠制品業等14個行業大類發明專利申請量不足300件;發明專利授權量超過1000件的只有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電力等27個行業大類發明專利授權量不足100件。
二是各控股類型企業的經濟效益不同。從有專利申請企業的經濟效益規模來看,國有控股企業的優勢十分明顯,私人控股企業表現則相對不佳;從專利對于企業增產增收的影響來看,港澳臺商控股企業產值利潤率最高,之后依次是國有控股、私人控股、集體控股,外商控股和其他控股則最低。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我國的外資企業整體技術含量并不高,更多是充當世界工廠的角色,要提升國家的核心競爭力,堅持自主創新是十分正確和必要的。
三是東中西部地區發展不均。經濟和科技發展的不平衡也使得各省市區工業企業的專利活動和效益呈現不同的情況。東部沿海省市,如廣東、江蘇等是專利活動最為集中的地區,這些地區有專利活動的企業眾多,專利申請和授權總量占全國的大半;但若從專利質量看,這些省份除廣東仍然強勢外其余均不甚理想,較為突出的還有北京、天津等地;而一些中西部欠發達省份雖然專利活動的總量不多,但多集中在少數大型企業,在計算平均水平的時候反而體現出了一定優勢。
(四)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總體不強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開展專利活動的企業數量仍然不多。從專利申請角度看,2008年,全國42.6萬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開展研發活動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2.7萬家,但申請專利的不到1.8萬家,其中申請發明專利的只有8766家,約占總量的2.1%。初步表明開展了研發活動的企業有1/3沒有申請專利,2/3沒有申請發明專利。從授權看,2008年獲得專利權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1.3萬多家,其中獲得發明專利權的僅有2542家,約占總量的0.6%。
(五)產業結構層次不高
總體上看,2008年,制造業平均產值利潤率只有6.1%,遠低于采礦業的34.1%。制造業的30個行業大類中,產值利潤率超過10%的只有煙草制品業、醫藥制造業等6個行業大類;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產值利潤率僅4.4%。實際上反映了其在國際分工中總體依舊處于加工裝配環節,相當一部分企業掛著高技術的招牌為外商進行簡單加工,大多數企業尚未形成自己的核心技術能力,產品附加值低。從發明專利年度授權量看,2008年獲得發明專利權數量超過50件的企業只有15家,其中超過一半還是港澳臺商和外商控股,產業集中度不高,缺乏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國際競爭力的跨國經營大企業。
政策建議
綜合來看,我國工業企業的專利活動在規模上達到了一定水平,為企業的發展注入了積極動力,對企業乃至國家競爭力的提升發揮了應有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情況復雜,各地區、各行業間發展水平參差不齊,且專利活動本身的質量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這些都說明我國企業運用專利制度提高核心競爭力、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剛剛起步,未來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一)強化經濟政策的專利導向。對于政府投資的重大產業項目和關鍵技術研發項目,建立以專利的獲取和保護為重點的全程跟蹤服務工作機制,監測引導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自主創新工作的發展方向,促進有形投資轉化為以專利為核心的市場支配力。堅持自主創新,將專利指標納入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績效考核體系,逐步提高知識產權密集型商品出口比例,優化貿易結構。
(二)大力培育知識產權優勢企業。針對性地制定適合產業發展的專利政策,促進各行業創新能力協調發展。選擇重點產業、重點領域,著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及核心競爭力的行業龍頭企業。充分發揮大企業的輻射帶動作用,引領上下游相關產業發展壯大,推動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
(三)繼續提高企業知識產權意識。不斷拓寬宣傳渠道,創新培訓思路,加強宣傳培訓力度,進一步提高企業知識產權意識,增強企業發展信心,引導企業更好地依靠和運用專利制度保護自身知識產權,避免無形資產流失,提高市場競爭能力。
(四)加大專利保護力度。專利保護是支撐整個專利制度有效運行的關鍵環節。要充分發揮司法保護專利權的主導作用,同時加強專利保護的行政執法力度。特別是根據我國的現實國情,賦予政府有關部門查處專利侵權的職責和相應的執法手段,充分發揮行政執法查處迅速、程序簡便的優點。(課題組)
上一條:沒有記錄 下一條:沒有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