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年,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首次發布《世界專利報告》,根據全球專利統計數據,介紹世界發明專利申請、授權、分布情況以及專利制度發展趨勢。此后每年出一期,至2008年為第三期。不過,2008年的《世界專利報告》增加了部分實用新型專利的數據。
2009年,WIPO將《世界專利報告》擴展為《世界知識產權指標報告》(以下簡稱《指標報告》)。與《世界專利報告》相比,《指標報告》覆蓋了四類知識產權: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商標和工業設計。另外,就發明專利而言,《指標報告》所提供的統計指標總體上多于《世界專利報告》,但是省略了個別細節。
與《世界專利報告》相同,《指標報告》的數據主要來自WIPO統計數據庫、各局年報、世界銀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三邊統計報告等。下面以發明專利為主,介紹2009年《指標報告》的主要內容。
發明專利
一、專利申請狀況
1.世界專利申請總量持續增長,但增長速度逐漸放緩
2007年全世界專利申請受理量達到185萬件,增長了3.7%(見圖1)。與前一年5.2%的增長率相比,增長速度有所減緩,顯示了早期全球經濟衰退對專利申請的影響。由于收集數據和進行統計需要時間,《指標報告》中尚未完全反映出經濟衰退在2008年的影響。
2008年PCT申請總量大約為16.36萬件,相比2007年增加了2.3%。從2005年開始,PCT申請的增長速度放緩。
2.中國、韓國申請量顯著增長,美國增長趨緩
近年來,中國和韓國的專利申請有顯著增長,與日本以及美國的差距逐漸縮小(見圖2)。1995年~2007年間,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SIPO)受理的專利申請平均年增長率為23.9%,遠高于歐洲專利局(EPO)和美國的專利申請增長率。2003年~2008年間,中國、日本和韓國的PCT申請所占的份額各增加了兩個百分點以上。
與此同時,2007年美國專利申請的增長率為7.1%。2008年的相關數據顯示,去年其專利申請增長率為零。2003年~2008年,美國的PCT申請所占份額同比下降了2.9個百分點。
《指標報告》特別指出,歷史已經證明,在經濟衰退時期仍然繼續對新產品和創新進行投資的企業和國家,更容易抓住復蘇機會。
3.申請更趨集中,美日仍占優勢地位
2003年~2007年,世界五大局的專利申請量所占比例從73.5%增長到76.1%。2007年,在美、日、中3個國家提交的專利申請約占全世界專利申請的59.2%,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受理的申請量最多(見圖3)。
2007年,來自日本、美國、中國和韓國的申請人提交的專利申請最多,其中來自日本申請人的專利申請雖然有所下降,但是仍然處在世界第一位(見圖4)。
4.美日德申請人提交的外向專利族最多
外向專利族是指向至少一個外國專利局提出的、因優先權或者進入國家階段的PCT而相互關聯的一系列專利申請。
來自美國、日本和德國的申請人提交了最多的外向專利族。在大多數專利局,美國申請人提交的外向專利族所占比例最大。例如,所有向澳大利亞專利局提交的外向專利族中,美國申請人占50.9%。
大多數外向專利族是向美國的專利局提交申請。2002年~2006年間,美國專利局受理的外向專利族達到69.514萬件。也有大量的外向專利族是向歐洲專利局和中國知識產權局提交申請。
5.中國在通信領域的外向專利族集中程度超過平均水平
外向專利族集中程度由相對專業化指數(RSI)表示,該指數重點關注在某個技術領域的專利申請的集中程度,是顯示在特定技術領域中一個國家研發實力的指標。正(負)RSI表示國家在該技術領域具有相對高(低)的專利族份額。
2009年《指標報告》就6個領域給出了一些主要國家的RSI排名情況(見表1)。
6.計算機、通訊和聲像技術領域專利申請量增長強勁
2002年~2005年間,計算機、通訊和聲像技術領域的專利申請量增長強勁,每年的增長率超過6%。相反,生物技術領域的專利申請量與同期相比逐年減少。
在光學技術領域,日本創造了最多的外向專利族。中國、芬蘭、韓國和瑞典則在通信領域創造了最多的外向專利族。醫學技術領域中,澳大利亞、以色列、英國和美國所占的外向專利族比例最大。法國和德國則在運輸領域占有的外向專利族最多。
7.中國華為公司名列PCT申請人排行榜首
2008年,來自商業機構的PCT申請約占PCT申請總量的83.8%。中國公司(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以其申請量最高首次名列PCT申請人排行榜第一名(見圖5)。松下公司(日本)和飛利浦(荷蘭)位于第二和第三名。大學院校中申請PCT的排名前20位的大多來自于美國。其中,加利福尼亞大學提交了345件PCT申請。而東京大學、首爾國立大學、帝國理工大學和大阪大學是前20名中的4所非美國大學(見圖5)。
8.中國“本國居民申請量GDP”排名提升
韓國和日本的“本國居民申請量GDP”的比值最高,分列前兩名,中國名列第三(根據《世界專利報告》,2004年~2006年,中國排名分別為第十七、九、五位)。
韓國和日本的“本國居民申請量R&D投入”比值最高,分列前兩名,白俄羅斯(2006)和中國分列三、四名(根據《世界專利報告》,2004年~2006年,中國排名分別位第十一、七、四位)。另外,R&D投入越大的國家,例如美國和中國,其本國居民申請量相應也高。
2007年,中國和韓國的本國居民申請與GDP的比值以及與R&D投入的比值均大于美國。
二、專利授權狀況
1.專利授權總量增加,但增長速度減緩
2007年,全世界專利授權總量約76.47萬件,相比前一年增長1.6%。這一增長率低于2006年(19.4%),2006年的增長率高得出乎意料。
2.各局專利授權趨勢不同
五大專利局占全世界專利授權總量的74.4%。這一比例與五局在專利申請總量中所占的比例類似。
日本特許廳(JPO)和USPTO專利授權趨勢在20世紀80年代初之前一直較為穩定。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USPTO專利授權量開始增長,自1998年以來一直持續最高,但是到2007年,與2006年相比呈現-9.5%的增長率。JPO專利授權量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增加,直至2007年超過USPTO排名第一。
韓國知識產權局(KIPO)和SIPO專利授權量的增長趨勢分別始于20世紀90年代中期和后期。2007年,SIPO的專利授權量超過EPO排名第四(見圖6)。
3.專利授權趨于集中,日本人獲得的專利數量居世界第一
JPO、KIPO、USPTO授予的專利權約占全世界專利授權總量的58.3%,而美、日、韓三國的申請人共獲得了世界上63.4%的專利授權。
2007年,日本申請人獲得的專利數量居世界第一,其次是韓國和美國的申請人。2003年~2007年間,日本和韓國申請人的專利授權量逐年增加7.0% 和 31.6%,而美國申請人的專利授權量減少了2.5%。
獲得SIPO授權的非本國居民專利中,日本申請人所占比例最大。
4.美日擁有的有效專利最多
2007年,世界范圍內有效專利的總數預計約630萬。美國(180萬)和日本(120萬)是擁有最多有效專利的國家。與美國和日本相比,中國的有效專利數量偏低。但是,近年來中國的有效專利數量增長顯著,這反映出SIPO的授權量有所增加(見圖7)。
2007年的有效專利中,日本申請人(約170萬)和美國申請人(約120萬)擁有的比例最大。日本和美國申請人擁有的有效專利合計約占總量的47%,2005年~2007年間,中國、韓國和以色列的申請人擁有的有效專利數量分別增長了69.4%、32.0%和16.1%。
如果以專利局而不是來源國來計算有效專利數量,一些國家,比如中國和墨西哥的排名會靠前些,這反映出在他們各自的本國市場中存在大量的外國申請人。
三、專利積壓和審查周期
1.專利申請積壓情況嚴重
2007年,全世界未決的專利申請的總量(專利積壓)預計共約420萬。其中,USPTO的積壓量最大(約117.8萬件,占世界總量的28.4%),JPO約88.8萬件,EPO約55萬件,KIPO約44.6萬件。此外,USPTO專利積壓的增長速度也超過其他的專利大局。
2004年~2007年間,USPTO的專利積壓增長率(每年15.8%)高于其申請量增長率(每年8.5%),與此同時,其專利授權量逐年下降1.4%。JPO縮短了請求實審的期限(從7年縮短為3年),導致其專利積壓大幅增長,也使得JPO在4年內的工作量明顯增大。EPO和KIPO也有大量的未決申請,但其專利積壓增長的速度低于美國(見圖8)。
2.USPTO、JPO、EPO審查周期延長,KIPO呈下降趨勢
無論是平均審查周期還是一通時間,JPO、USPTO和EPO都呈上升趨勢。相反,KIPO的待審時間呈下降趨勢。
2006年~2007年間,EPO的審查周期從43.9個月增至45.3個月,JPO從31.8 個月增至32.4 個月,而USPTO從31.3個月增至32個月。
實用新型專利
在同時采用發明和實用新型體系保護發明創造的國家,與發明相比,實用新型的使用是有限的。例如,德國、日本和韓國專利局受理的實用新型申請數量遠少于它們各自受理的發明申請的數量。SIPO同時受理大量的實用新型申請和發明專利申請,是最值得注意的。到目前為止,SIPO在2007年受理的實用新型申請數量排名第一,月18萬件,韓國和德國分別以2.1萬件和1.8萬件緊隨其后。
SIPO在2007年授權了約15萬件實用新型,與上一年相比增長了39.4%。德國專利局和JPO分別授權了約1.5萬件和約1萬件實用新型,與上一年相比分別下降了7.4%和4.8%。KIPO在2007年授權的實用新型數量與2006年相比下降的最為明顯(90.6%)。
商標
2007年,全球共提交約330萬件商標申請,相比2006年增長了1.6%。商標申請增長減緩。目前可獲得的2008年的數據顯示出商標申請總量趨向于負增長。
在多數新興國家,商標體系比專利體系應用得更加廣泛。馬德里體系的應用愈加活躍。
2007年,世界范圍內20.6%的商標申請是向中國的知識產權部門提交的,9.2%的商標申請是向美國的知識產權部門提交的。
中國居民和美國居民的商標注冊量最大,分別占2007年所有注冊量的約11%。但是,中國居民獲得的商標注冊中僅有一小部分在其他國家也尋求了保護,而美國居民獲得的商標注冊中有43.5%同時在其他國家尋求了保護。
2007年,世界范圍內共有約1640萬件有效商標,其中日本和美國各占15。
工業設計
世界工業設計申請量增長15.3%,增長速率比其他知識產權申請的增長速率都要快,工業設計的申請總量預計達到約62.1萬件。申請量的快速增加主要是SIPO申請量激增的結果。2007年,全部工業設計申請中的43.1%來自SIPO。
2007年所有工業設計注冊量中,SIPO占26.2%。
2007年,擁有有效工業設計量最多的國家為法國。(知識產權報 侯海薏)
上一條:沒有記錄 下一條:沒有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