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聯系江蘇淮安陳學山先生之前,就對采訪他十分期待。他是一位下崗工人,也是一位靠打工搞發明創造的科研人,更是一位用成果令人信服的科研人。憑著他的執著精神和創新能力,從生活工作需要出發,發明出一個又一個國家專利,特別是他的“自發電充電電動車”技術剛一問世就引起本行業的極大關注和一致好評。一個又一個專利技術的問世似乎將為這個業余科研工作者推向事業的頂峰。
2001年,下崗的他,為了生活,在家鄉的一家企業打工,工作的勞累和經濟的不足,沒能阻止他對科研的向往,他一邊打工一邊研制,除自己省吃儉用外還四處借款。為了保證科研的成功,在研究產品的前期,他始終考慮失敗的可能性,將失敗的可能性逐一排除,然后調集自己長期所積累的豐富經驗,仔細分析直至認為可行后,方采取行動,然后購買零件和加工件,做好后安裝試機,在試機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問題,尤其是機械轉動問題:有時發現高溫、有時發現噪音增大、有時產生阻力摩擦等各種問題。經過多次失敗和總結,終于克服種種問題達到理想的效果。
“既讓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是所有電動車科研工作者的夢想,當然也是最難以攻克的難關,而其中的一個辦法就是讓電動車自己給自己充電!但要做到這一點,技術難度可想而知。自發電充電電動車,是他實際工作經驗的結晶,如果沒有實踐的總結根本產生不出正確的科研理論,也就不會有自發電充電電動車技術的問世。 他所發明的自發電充電裝置,就在于將機械的有機配合與轉換充分利用自身的慣性資源與天然的磁場通過高速磁力切割來產生能量,供電池用電,這樣的設計正說明正確的按照自然的發展規律,既然如此,那么怎能不被社會所認可和消費者所歡迎呢?他的專利公告發布以后每天都接到許多電話幫助轉化項目;絡繹不絕的國內經營電動車商客也電話要求訂貨;國內生產電動車廠家也要求合作開發,其社會的影響也逐漸擴大。該技術屬節能環保型交通工具,適用城鄉廣大群眾的新型代步工具,不受限于有電無電的影響而停止行駛,此種發電充電可使電瓶延長壽命。解決電動車不能自行發電問題,節約能源、節約時間、保證電瓶不漲不餓,以達到延長壽命目的。該技術利用電動車自動旋轉的慣性,通過機械傳動進行多項變換增速來保證磁力發電的最佳發電要求,以實現實施對電瓶進行涓流式充電。
除了自發電充電電動車外,他發明了幾項專利也都是以生產需要、人們需要的產品為基礎。 “多頭高效節能倒順切削車絲機”是因為車床車螺絲慢和加長羅桿無法加工而設計的;“自動發電充電電動車”是因為住樓房的人充電不方便,而且浪費錢產生的;“折疊自行車”是因為自行車上裝有重多輔助零件給折疊和重量帶來不便設計的;“煤氣節能閥”是為老百姓省錢省時設計的。由于技術轉換問題和經濟問題,使他有很多開發出的技術沒有申請專利,如為高速公路頻繁出現惡性事故而設計的“抗阻安全袋”,它用于在高速行駛中的突發事件的出現而采取非常安全的處理工具,既不傷車又不傷人,又不危及其他人和公共財產,這一發明念頭的構思來源于我們國家每年在交通事故中傷亡的達上百萬人,在全國平均每兩分鐘就有一人死于交通事故,財產的損失達好幾十個億。如果這一發明早一天轉化生產,將挽救多少人的性命和換回多少財產的損失。
他屬于比較上進的人,做錯作業他會難過幾天;考分比人低懊惱得不得了;進工廠要比別人干得好;文化程度不行就通過自學拿到了本科文憑,但惟獨不喜愛玩 。平時做事就不喜愛和別人一樣,做法多樣,上學做作業也是如此,一道幾何題一種做法決不滿足,總喜愛用幾種方法答出同一個答案,這種做事習慣和思維方式至今尚未改變,正是這種思維成就了現在的他,成就了他這么多的發明創造。
作為一個業余科研工作者,他的科研成績是輝煌的,另人嘆服的,但在轉化方面,他和其他專利發明人一樣顯得有點茫然和無助,但面對自己的專利他又總是充滿希望和信心,一向不服輸的他也決不會在此倒下,他相信自己的專利技術和產品也一定會轉化成功。他也真誠地希望與社會各界人士合作開發“自發電充電電動車”這個巨大的朝陽產業,共同發展,為開拓我國電動車新時代盡一份力,獻一份愛。
上一條:沒有記錄 下一條:沒有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