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調查緣由
4月26日是世界知識產權日,為慶祝這一重大節日、宣傳知識產權知識、提高市民知識產權意識,上海市知識產權局與復旦、交大、同濟、華政、上大5所高校聯合開展知識產權宣傳周系列活動。本調查作為該系列活動的組成部分,由5所高校知識產權志愿者共同承擔問卷調查后,復旦大學知識產權志愿者負責總結、分析和歸納,形成調查報告。
二、調查目的
掌握上海市民的知識產權知識及知識產權意識的現狀,為政府部門及相關單位決策提供參考。
三、調查地點和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
1、調查地點:本次調查工作由復旦、交大、同濟、華政、上大5所高校的知識產權志愿者承擔,為方便志愿者開展調查工作,調查地點主要在楊浦區、黃浦區、長寧區、徐匯區、閔行區、虹口區6個區。本次共發出調查問卷10000份,收回有效問卷7512份,占75.12%,統計分析在此基礎上進行。
2、調查對象性別:從被調查者的性別比例看,男性占48.1%,女性占51.9%。
3、調查對象學歷:被調查者中,高中及以下占25.3%,本科占65.2%,碩士占9.5%。被調查者總體的教育水平較高。
本次調查是在以六個區為主的全市范圍內開展的,涵蓋了不同性別、學歷的人群,被調查者對于上海市民來說具有相當的代表性,他們對知識產權的認知度基本上可以反映上海市民對知識產權的認知度。
四、上海市民知識產權認知度的統計分析
市民知識產權認知度是公民對知識產權知識的了解程度。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數人們很少有機會系統地學習知識產權知識,故人們的知識產權知識多數來自于現實生活。因此,我們設計的調查問卷主要是對人們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知識產權問題的考察。
1、知識產權是指創造性智力成果的完成人或商業標志的所有人依法所享有的權利的統稱,具體包括專利、商標、版權、商業秘密、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植物新品種等。為考察市民對知識產權內容的了解程度,我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據您了解,知識產權包括(可多選):1專利、2植物新品種、3商業秘密、4集成電路布圖設計、5商標、6版權”。選1的占61.2%,選2的占45.1%,選3的占51.3%,選4的占33.5%,選5的占75.6%,選6的占52.7%。從以上回答可以看出,上海市民對知識產權的內容較了解。
2、目前,侵犯知識產權的現象較普遍,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也是屢禁不止。為考察市民對知識產權侵權行為的了解程度,我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您認為知識產權侵權行為屢禁不止的主要原因是(可多選):1盜版及冒牌商品價格便宜,正版商品太貴;2盜版及冒牌商品隨處可見,很容易買到;3國家對知識產權的宣傳和教育力度不夠大;4對侵權行為懲處不夠嚴;5政府對知識產權侵權的執法力度不夠強;6其他原因”。選1的占52.1%,選2的占61.5%,選3的占65.4%,選4的占53.7%,選5的占62.6%,選6的占10.4%。從以上回答可以看出,上海市民對知識產權侵權行為屢禁不止的原因較為了解。
3、知識產權的保護需要整個社會的參與,在營造知識產權保護環境中不同的部門、單位所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同的。為考察上海市民對此的了解程度,我們設計了這樣一道題“您認為下列哪個主體在營造知識產權保護環境中起著關鍵作用:1政府、2市民、3教育機構、4銷售商、5司法機關”。選1的占38.1%,選2的占22.4%,選3的占12.2%,選4的占12.1%,選5的占15.2%。從以上回答可以看出,上海市民認為政府的執法和政府公務員的自身垂范應在營造知識產權保護環境中起著關鍵作用。
4、知識產權保護離不開相關的政府職能部門,涉及的相關職能部門主要包括知識產權局、版權局、工商局、公安局、海關等。為考察上海市民對此的了解程度,我們設計這樣一道問題“您知曉國家保護知識產權的相關職能部門有哪些(可多選):1知識產權局、2版權局、3工商局、4農委、5文化市場執法總隊、6文廣局、7海關、8公安局、9外經貿委、10城管局”。選1的占65.2%,選2的占75.5%,選3的占45.3%,選4的占0%,選5的占40.1%,選6的占10.3%,選7的占40.8%,選8的占42.1%,選9的占11.5%,選10的占20.7%。從以上回答可以看出,上海市民對負責知識產權管理的職能部門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對農委的知識產權保護職能不了解,這可能與我們的調查對象集中在城市有一定的關系。
5、知識產權宣傳活動是提高市民知識產權意識的重要手段,宣傳活動應采取市民喜聞樂見的形式。為考察上海市民偏好何種宣傳形式,我們設計了這樣一道問題“您比較喜歡以下哪種宣傳知識產權知識的形式(可多選):1廣播或電視宣傳片、2宣傳小冊子/海報、3論壇、4知識競賽、5講座/報告會、6問卷調查”。選1的占62.5%,選2的占26.4%,選3的占10.9%,選4的占21.6%,選5的占55.4%,選6的占21.7%。從以上回答可以看出,上海市民比較喜歡廣播或電視宣傳片以及講座、報告會的形式開展知識產權宣傳活動。
6、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不僅需要提高公民的知識產權意識,也需要有關部門大力打擊知識產權的侵權行為。為考察上海市民對此的態度,我們設計了這樣的一道問題“您認為是否應對我市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加大打擊力度:1是、2否”。選1的占80.4%,選2的占19.6%。從以上回答可以看出,絕大部分上海市民認為應該加大對侵犯知識產權行為的打擊力度。
7、無救濟即無權利。權利受到侵犯,需要通過一定方式予以救濟。不同的救濟方式有著不同的特點,例如調解方式解決糾紛的成本低,而司法保護的力度大。不同的主體對各種救濟方式的偏好也是不同的。為考察上海市民(或企業)在其知識產權受到侵犯時會選擇何種救濟方式,我們設計了這樣一道題目“如果您或您的企業知識產權受到了侵犯,將尋求法律保護的途徑是:1首選司法保護(法院)、2首選行政保護(行政機關)、3調解、4不采取任何行動”。選1的占40.1%,選2的占41.5%,選3的占18.4%,選4的占0%。從以上回答可以看出,絕大部分上海市民(或企業)選擇司法保護或行政保護。在當今社會中,這兩種方式同樣程度地受到重視。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上海市民的知識產權知識相對較為豐富,知識產權意識有所提高。但是,提高市民知識產權意識仍然有較大的宣傳工作空間。特別是如何引導市民自覺抵制假冒商標商品和盜版物品的誘惑,政府、司法部門和媒體等仍然應當加大努力。(復旦大學知識產權志愿者 上海市知識產權聯席會議辦公室)
上一條:沒有記錄 下一條:沒有記錄 |